在我的幼儿时代,老师们那美丽可爱的脸庞,亲切动人的微笑,轻柔暖心的话语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我,我幼小的心中油然产生了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幼儿教师的梦想。从任职蓝天亚太幼儿园教师,到一步步走上园长岗位,这一梦想一直伴我成长。
从事幼儿教育二十来年,我和我们的团队,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发展素质教育”号召,始终在教育中研究摸索适合中国孩子全面成长的教学模式。
随着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建设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园所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着力打造“体现自身园所文化特色”的园本文化课程建设。
园所特色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根”,逐渐成为优质幼儿园的刚性需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邯郸三千年的历史底蕴和城市气韵,丰厚的文化内涵需要我们去传承。
幼儿园的孩子们如何去体验这份独一无二的文化标识,触摸文化脉动,感受文化滋养,延续文化魅力呢?
结合我们独创的幸福·虹文化,秉承“蓝天教育,幸福成长”的教育理念,将传统文化与教育相融合。最终,我们锁定了“泥塑”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为目标,着力打造“泥”文化这一园所特色课程,让幼儿走进生活,走进自然。
泥塑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将这一技艺跟邯郸的历史文化相关联,发动全园力量创建了“指尖艺术,泥塑传承”这一园所特色文化。依据泥塑发展历程共创设了五大板块,分别为“泥塑初现”“唐朝遗风”“民国神韵”“现代传承”“赵都古梦”。
“泥塑初现”板块以最原始的泥土为原料,制作出器型简单的陶器,原始而粗朴,这是泥塑发展的最初阶段;“唐朝遗风”板块,以人物俑、兵马俑、唐三彩为代表,是泥塑发展的鼎盛时期,展现了大唐盛世的辉煌;“民国神韵”板块以当时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为原型,以陶土为主料,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塑形,绘以鲜艳的色彩,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现代传承”板块采用新型材料“纸粘土”进行创作,这种材料延展性强,色彩丰富,快速成型,成品易于长期保存;“赵都古梦”板块着重体现了我们邯郸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和特色,以纸粘土制作的成语故事浮雕展现了成语之乡的魅力,黑白两色的磁州窑作品更是我们古都邯郸的代表。
我们在全园十三个班级内创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泥塑区角,每周开展泥塑区角活动,并将泥塑同党建相结合,比如本学期的“泥塑文化红色传”的总主题,又按照每月的“英雄在身边”“红色书香会”“劳动最光荣”“红色润童心”来分别开展。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了英雄楷模,了解了红军的英勇事迹,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红色的种子,让爱国爱党的情怀深植于心。我们还将泥塑活动带进了每一个家庭,让幼儿、家长共同参与泥塑活动,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成人的眼中,泥土是毫不起眼的,但对孩子们来说却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释放孩子们的天性,满足孩子们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由表达的需求,能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打造泥塑园本特色的初衷,从小接触、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幼儿的成长意义非凡!
作为一名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大代表,我愿意用我所学所想所干,关注更多儿童成长,提出更多符合邯郸幼儿教育发展的好建议,为我市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