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九次会议审议意见

2019-10-30
来源:

邯郸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九次会议审议意见


20191029日邯郸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029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8年市本级决算和全市总决算情况的报告、关于2018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关于《关于学习枫桥经验 加强基层政法队伍建设的议案》审议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关于制定〈邯郸市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的议案》和《关于推进绿色建筑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议案》审议情况的报告,形成如下审议意见。

一、关于对邯郸市2018年市本级决算和全市总决算情况的报告和2018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2018年,市政府及其财税部门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突出的收支矛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严格支出预算执行,积极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较好地服务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7.86亿元,支出710.8亿元,收支相抵后,待偿债置换债券结余0.5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6.56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77.06亿元,支出266.3亿元,收支相抵后,结转下年支出10.76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9.24亿元,支出18.01亿元,收支相抵后,结转下年支出1.23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97.88亿元,支出269.27亿元,收支相抵后,年末结余28.61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02亿元,支出145.47亿元,收支相抵后,结转下年支出4.55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15.13亿元,支出111.16亿元,收支相抵后,结转下年支出3.97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5.37亿元,支出15.37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2.9亿元,支出137亿元,收支相抵后,年末结余15.9亿元;2018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和全市总预算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

市审计部门在2018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中,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着力加强对重大政策落实、重大民生支出和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力度,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对市本级115个一级预算单位进行了全覆盖审计,并在此基础上对16个部门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推动各项政策有效落实,较好地发挥了审计促改革、促发展、促规范的重要作用。审计报告内容宏观细致,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

从审查和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情况看,2018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财政稳定增收难度加大,对民生项目支持力度还需加强,有的项目资金使用绩效不高,个别单位预算编制不精准、约束力不强,财务管理还不够规范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强化预决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要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年度经济社会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支出预算,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约束性。要强化预算执行,坚持依法聚财,科学理财,全力保障民生。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要明确部门预算管理权责,加强对预算部门政策指导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

(二)健全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和公开机制,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坚持预算编制突出绩效导向,设置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加强预算执行环节的绩效监控,全面开展绩效评价。要积极盘活财政闲置资金,统筹用于急需资金的重点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

(三)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要落实中央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决策部署,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严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要将政府债务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及时公开政府债务的使用管理情况。加强债务资金与预算资金衔接,不断提高政府债务管理和统筹财力水平,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四)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问题整改实效。要认真落实《预算法》和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大审计覆盖面,加大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管理、重点民生资金、重大投资项目等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的审计力度,切实发挥审计在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和跟踪督查,完善审计查出突出问题长效整改机制,强化追责问责,对审计整改不力、屡查屡犯、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市政府和重点整改部门要将审计查出突出问题的整改、处理情况,于四个月内分别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报告。             

二、关于对全市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政策引导,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四个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会议指出,虽然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经营仍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大众产品多、高端少,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链条短,产业融合度不高;三是产业发展要素制约较为突出,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仍是发展短板;四是村集体经济还很薄弱,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仍是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五是扶贫产业整体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带动能力较弱等。为此,会议要求:

(一)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实现产业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有机统一,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园区建设为抓手,科学定位,合理规划,有效衔接,夯实基础,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推动集聚发展,使园区建设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形成企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规模经营为依托,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以延伸产业链条为突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储运、销售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通农业生产全过程,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二)加大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力度,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牢固树立“特色是竞争力、吸引力、带动力”理念,加大对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由县域产业发展为区域规模优势产业。进一步把基地做实,依托现有乡村特色产品基地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设施等聚集,建设一批特而强、聚而和、精而美的乡村特色产业园。进一步把品质做优,立足于精管细作,严把质量关。实施产地身份化、特征标识化、营销电商化行动,实现质量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以质立足、以质创优、以质争先,用高品质跨越高门槛。进一步把品牌做响,唱响品牌强农主旋律,打造产品品牌,发展企业品牌,建立产业品牌,培育载体品牌,加快构建乡村特色产品品牌体系,大力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知名度、美誉度,推动产业增值升级。

(三)研究破解要素制约,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活力。大力推动改革创新,针对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和短板、多措并举,有效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积极盘活农村零散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和厂矿废弃地等,重点用于发展乡村产业。提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功能,引导土地依法、自愿、平稳流转。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相适应。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率,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实现财政支出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全面推进高质量农业信贷担保,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向农业领域。建立完善城乡人才交流和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有意愿、有技术、有能力的各类人才,培育壮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三农”人才队伍。

(四)努力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水平,助力脱贫攻坚。着力在巩固覆盖率、提升收益率、增强带动力、提升产业扶贫质量上下功夫。深入挖掘特色种养、林果、旅游、电商、光伏、家庭手工业等几大产业的扶贫脱贫能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扶贫质量和服务水平,引导各项产业向组织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增强覆盖带动能力。创新产业帮扶模式。从扶贫资金帮扶、土地流转托管帮扶、资产收益帮扶、股份合作帮扶等方面入手,因人施策,为贫困户找准脱贫致富的门路,建立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脱贫的体制机制。强化财政政策支持。持续加大扶贫专项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投入产业扶贫的力度,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鼓励、引导、支持发展能够持续发挥效益的产业项目。

(五)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激励机制。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持续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充分调动乡村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实际,采用股份合作型,生产服务型、产业带动型等多种模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推动集体产业加快发展。探索实行农村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的“村社合一”模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

三、关于对《关于制定〈邯郸市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的议案》和《关于推进绿色建筑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议案》的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发展绿色建筑,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要途径。两个议案案由、案据充分,指出了发展绿色建筑在我市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和建筑产业基础,方案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我市建筑产业发展方向。虽然我市获得的绿色建筑标识数量和建筑面积增长较快,但与我市每年新竣工建筑面积相比,绿色建筑的规模偏小,建设标准不高,市场认知度低,还未形成全面发展绿色建筑的社会氛围。为此,会议要求:

市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绿色建筑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绿色建筑产业发展。

(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市场认知度。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发展绿色建筑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微信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发展绿色建筑的经济社会效益、基本知识和支持政策,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发展绿色建筑的良好氛围。加快培育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传统建筑业工人向绿色建筑技术工人转型,打造规模化、专业化的绿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适应和满足我市绿色建筑行业需求。支持举办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展览会或行业峰会,强化业内交流与合作,向社会推介优质、诚信、放心的技术、产品和企业,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和市场健康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绿色建筑产业。要制定绿色建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实绿色建筑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等方面优惠奖励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研究开发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医院、学校、办公楼等政府投资项目和保障性住房项目示范带头作用,率先使用绿色建筑;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设计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成为集设计、生产、施工、装修为一体的绿色建筑龙头企业,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绿色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增强绿色建筑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实力,提升我市绿色建筑在全市建筑中的地位和比重。

(三)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绿色建筑项目审查、规划审查、绿色施工、竣工验收、绿色运营、绿色拆除等环节的监管。完善绿色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建设、监理单位对生产质量管控的责任;强化施工企业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检验检测责任;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加强行业监管,明确绿色建筑的审查要求,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绿色建材采购全过程的绿色建筑监管体系。

四、关于《关于学习枫桥经验 加强基层政法队伍建设的议案》的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议案》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眼,从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对我市当前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平安邯郸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富强邯郸、美丽邯郸的发展环境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会议指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各级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公检法司等政法系统认真学习“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加强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政法系统结合我市实际,创建了“三网合一”的社会治安管控体系,形成了“一委一庭三中心”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从源头上防范、疏导、分流、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对加强治安防控、维护基层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构建平安邯郸、和谐邯郸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推动“枫桥经验”在我市的创新发展,市人大常委会于20181023日第十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一委一庭三中心”建设的决定》,中共邯郸市委办公厅于2019226日印发了《中共邯郸市委办公厅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的通知》,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会议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法检”两院要高度重视《议案》,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考虑代表所提《议案》的意见建议,结合我市实际,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加强协调联动,从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上下沉,切实保证基层工作需要,促使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两办”意见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邯郸、和谐邯郸、富强邯郸、美丽邯郸。同时做好对所提《议案》代表的答复工作。


阅读417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