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做好双减“加减法” 描绘更美教育蓝图

2023-02-08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双减”政策落实以来,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双减”政策实施至今已有一年半时间,孩子们的家校生活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怎样看待“双减”工作的,他们又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声音。

 丛台区春光小学举办拔河比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双减”应当是一个支点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绝大部分家长都是理解支持的。”在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王玉萍看来,“双减”政策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家庭和学校回归教育本质,建立起正确的育人观。“‘双减’应当是一个支点,撬动整个教育回归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并建立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双减’还应当是一种机制,促进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在时间、空间要素改变时重塑学校生活。”

王玉萍以北湖小学作业布置为例,学校在布置作业中分为听力型学生作业、视力型学生作业、运动型学生作业,教师按照学生的个人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并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

“控制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是为了确保孩子的锻炼和睡眠时间,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王玉萍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的、机械性的作业,使得孩子们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回归家庭生活,能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更多的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可以更从容地在生活和学习之间进行切换,做好自我管理。

“双减”仍是进行时,王玉萍认为,优化作业设计,要根据学情精心设计作业,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性作业;创新作业设计思路,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情感、精神需求,让作业成为连接学生和家庭以及社会的桥梁,让学生愿意做作业。

肥乡区实验小学科技社团学生在展示机器人操作。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双减”政策自实施以来,持续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我市各中小学广泛开展了课后服务。

在人大代表、人民小学教师曹瑞杰看来,学校课后服务的开展,首先要做好系统性、贯通性的顶层设计,“归根结底要考虑的是,我们希望孩子成长为怎样的人。”一所学校有上千名学生,要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还要在此基础上,提升课程的丰富性,为孩子们提供选择的空间。

社团活动是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延伸,目前已经有一些文化艺术资源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到学校的课后服务,例如一些体育俱乐部、专业协会和非遗文化走进课堂。

“全市统筹规划,让课后服务内容、形式更多姿多彩,吸引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加入,丰富校内课后服务‘菜单’,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应进一步完善具有激励性的教师评价制度,考评绩效向课后服务人员倾斜。”曹瑞杰说。

曹瑞杰建议,要打破“校园的围墙”,学校要统筹校外资源,拓宽课后服务渠道,让社团活动不止于校园。让学生走出校园,在步行约1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馆或空间,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满足多元需求,丰富课后服务内涵,打造新时代课后服务模式。

此外,曹瑞杰认为,要严格落实课后服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形成从申请审核、过程监督到成效评估的完整管理规则。要积极发挥家长参与课后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建立可行的参与机制,使家校同频共振,促进家校共治。

“经过实践证实,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减少49%的作业负担,帮助教师提升33%的课堂教学效率。”政协委员江涛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近20年,就“双减”后如何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他建议,建立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课程+服务”一体化模式,服务广大师生、家长以及校外培训机构,实现“校内校外+线下线上”教育模式全覆盖。

“课后服务工作主要覆盖中小学学段。学校作为课后服务的主渠道,需要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努力开辟多种适宜的途径,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就家长而言,他们希望了解课程详情、老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等;对教师来说,能够查看课表、上课地点、线上考勤、点名、放学信息的推送,同时能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对课程评价。”江涛认为,建立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可以为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创造出更好的信息交流环境,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改变唯分数论

“双减”后,学校作业和补习班明显减少,一时间一些家长还适应不了,有观点认为离开了培训班,孩子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

对此,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邯郸附属学校校长郭东飞表示,“‘双减’和成绩并不存在什么矛盾。”

“双减”所减去的是学生身上不必要的负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驱力,实现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质量更多指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是学习成绩,还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正是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

面对为此焦虑的家长,郭东飞说,“要从‘用分数评价孩子’的逻辑中走出来。”他认为,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在道德品质、素养和行为习惯方面引领孩子。学习以及成绩所依托的主体还是学校,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取代了学校的话,便会造成不同角色的职责混淆。

“‘双减’工作的关键是抓住课堂,学校要守住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郭东飞认为,“双减”措施的关键,在于提高校内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为此,他建议,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学校作业布置要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双减’的出发点在于为孩子减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双减’政策落地前中小学生作业量普遍偏多,从短期应试的角度来看,适当的书面作业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但从学生长远的发展看,过多的作业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长期关注“双减”后教育工作的市政协委员高志敏建议,在学生作业设置上,可以摒弃“填鸭式”题海战术,根据学生不同优势和兴趣建立“作业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将作业融于游戏、调查、画画、表演等形式,提高灵活性和有效性,鼓励学生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综合人文素养。

连日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诸多代表和委员表示,实施“双减”政策,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的“减法”,同时,也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加法”,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才能共筑义务教育阶段新常态。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梦洁 赵鸿粼


阅读66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