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四化”建设 推动代表履职

2018-07-18

加强“四化”建设  推动代表履职

大名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换届以来,我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在工作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的工作理念,以开展代表活动为根本,以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为目的,加强代表工作“四化”建设,不断强化代表履职服务和监督管理,活跃了代表工作,有效地推动了代表履职。

一、履职培训常态化

我们坚持把提高代表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代表工作的重头戏,对代表的履职培训做到了务实、灵活、创新。

为提升代表队伍整体履职素质,20172月份对全体县人大代表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邀请了市人大选任委主任王再鹏、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成喜就代表如何履职进行了培训,重点培训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开展活动等知识,增强了代表履职的责任意识和履职素质。

为提升代表建议的“含金量”,去年8月份就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进行了专题培训,规范了提出建议的格式及注意事项,引导和鼓励代表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提出“精品”建议,增强了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今年年初人代会上代表建议质量明显提升,格式得到规范,数量增加20%左右。代表提出的加大扶贫攻坚、故城开发、引河治理、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提出具体办理意见,制定了实施方案,纳入了“七大攻坚”工作。

为提升代表视察调研和审议等能力,制定了开展活动前培训、常委会会前学法等制度,就活动、会议内容及程序等进行重点培训,学习了环境保护法、民法、行政许可法等10多部法律法规以及视察调研等工作程序,提高了代表参加活动和会议审议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组织连任多届的优秀人大代表现身说法,谈履职经验、介绍工作经历,并组织部分代表到浙江湖州及我市复兴、永年进行了学习,有力地提高了代表的履职能力。

二、履职活动规范化

规范代表活动,增强活动实效,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人大代表工作的客观需要。我们在开展代表活动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尝试,加以规范。

一是开展“讲政治、守规矩”依法履职活动去年以来,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中,广泛开展了“讲政治、守规矩”依法履职活动,将十九大报告、《警钟》、《警鉴》以及代表履职知识作为必学内容,进一步增强代表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代表服务意识有了新增强、履职能力有了新提高、整体形象有了新提升。

二是开展“树新风、系民生、助发展、促和谐”主题活动。省、市、县人大代表要经常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时刻关注民生,积极招商引资,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加快大名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献计出力,代表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加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大代表。县代表魏树清先后投资数十万元改善了群众文化生活、修建了农村基础设施,推进了乡村文明建设。县代表申景义关注民生,扶贫济困,回馈社会,捐助25余万元资助农村贫困学生、孤寡老人,为重点贫困村学校资助3万余元,为98个扶贫工作队捐献慰问品10多万元。县代表张宝华牢记“行医为民、医者大爱”的理念,临危受命,负重前行,认真落实新农合惠农政策,缓解了群众因病返贫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就医难、就医贵的现象,把中医院建设成了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省代表刘红奇积极发挥模范作用,努力加强民事调解,化解了长达四年半的邻里矛盾,两年来调解信访案件10余起,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各级人大代表还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努力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0余个,推动了经济发展。

三是开展“千名代表评法官”活动。在上届评议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规范评议程序、方法和步骤,保证取得实效。继续组织全县15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对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法官进行述职评议,对法官现场测评,让代表自主打分,使代表成为法官工作的评价者,力促评出正能量,促进审判行为的规范,推动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

四是多举措开展代表建议督办活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落实是最大的温暖。我们在以往督办代表建议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在创新督办方式上下功夫、求突破。现场督办,人代会刚闭幕就立即召开全体人大代表参加的建议现场交办会,县委书记主持作重要讲话,政府县长对建议办理进行表态发言。代表就城市建设、教育教学、文化旅游等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场提出建议,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答复,增强了承办部门的办理主动性。定向督办,每年选择35件代表特别关切关注的热点难点方面的建议,以《监督与建议》专刊形式,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认真办理,工作机构实施定向督办。面对面督办,组织提建议代表到承办部门进行“面对面”直接督办,一些涉及民生的建议得到较快落实,代表满意率得到有效提升。回访督办,认真落实制定的《代表建议办理回访制度》,在代表建议答复后一个月后,组织提建议代表深入到建设工地、农村、学校等,实地考察建议的办理效果,推动代表建议真正落实。评议督办,去年第八次常委会上,县政府法制办主任受委托报告了县政府关于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会议审议提出了只答复不落实、屡提屡不结、推诿扯皮、敷衍搪塞等诸多问题,经评议未予通过。会后,县政府对219件代表建议进行了全面梳理,进一步加大办理力度,狠抓建议落实,重新答复代表建议15件,回访代表22人,一些代表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九次常委会再次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副县长代表县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经评议全票通过。

三、履职监督制度化

代表依法履职、尽职尽责是做好代表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从制度层面予以强化,以服务保障促进监督管理。

建立代表履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代表履职的监督与管理,打破代表任期“终届制”,有效促进代表履职。对不提建议、不积极履职的代表,进行约谈,给予批评,予以警示。对仍不履职的,予以“劝辞”。近年来,我们对6名不参加活动、不提建议及无视人代会选举纪律的代表予以了劝辞,有效地加强了对人大代表履职工作的监督管理。同时,我们每两年对优秀人大代表、代表建议和代表小组进行隆重表彰,鼓励先进,激励学习。

开展市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实现了对市人大代表进行述职评议的经常化。今年继续对选举的本届市人大代表进行述职评议,届内全部完成,当场公布评议结果,并向社会公开,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市人大代表主动自觉的履行职务,更积极地参加市、县人大组织的各项视察、检查等活动,更好地发挥市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

县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进行尝试,适时开展试点,组织部分优秀代表向选民进行述职,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勇于接受选民监督,以促进履职工作方法的转变,增强履职实效。

四、履职平台功能化

紧紧围绕代表履职需求,积极搭建“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个人工作室”工作平台,努力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一)科学规划“家、站、室”建设我县部分乡镇由于办公用房紧张、条件较差,代表之家面积较小,标准不高。今年年初,我县结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以及非公经济代表企业办公场地,对“家、站、室”进行了科学规划,由场地狭小、破旧的老“家、站”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新“家、站”,统一配备了电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为代表履职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在建设“家、站”这一“主动脉”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毛细血管”,支持和鼓励4名基层代表建立个人工作室,全天候接待选民、服务群众,将代表工作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真正实现代表与选民之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服务”。

(二)突出“家、站、室”建设特色。在严格按照省、市人大“九有”标准,做好“家、站”规范建设“规定动作”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创新“自选动作”,做到“一家一特色、一站一风格、一室一亮点”。如万堤镇代表之家与所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突出了“红色革命”文化的元素。丽君小镇代表联络站设计上运用了“丽君小镇”特有的音乐符号等元素,各项制度、活动等都独具特色,并设立“丽君文化艺术展示区”,打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使人大代表将履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胡仲祥代表个人工作室,就突出了其为律师这个职业,把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援助为主要职能,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切实发挥“家、站”作用。为真正把“家、站”运行好、利用好,我们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代表学习活动必须在“家、站”进行,必须有签到簿、学习记录、活动照片,随时可以查阅;二是代表接待工作必须在“家、站”进行,每次接待群众要有接访记录、接访事项、处理结果;三是代表意见建议必须在“家、站”存放,承办结果答复、代表对办理结果的评价等都要规范存档保管。随着“家、站”陆续投入使用,其效果已得到了初步显现。截至目前,部分乡镇在代表之家开展了活动,各级代表累计联系选民6000余人次,解决修路、土地、邻里纠纷等问题260余件,充分发挥了“家、站”的作用。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县人大在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兄弟县(市、区)人大相比还有一些不足,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工作方式,促进代表依法履职。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阅读30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