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
调 研 报 告
(2017年11月13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县人大代表对县政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工作的基本情况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自身优势为依托、以园区改革为平台,棉纺服装、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及战略新兴等“3+X”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已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动能。
(一)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加速。全县拥有生产型企业达170余家,已形成集轧棉、纺纱、织布、印染、家纺、服装等于一体的棉纺产业集群。在纺织服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一是强强联合。鼓励县内现有纺织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分别与天津天纺集团、北京探越服饰、罗莱家纺等名企、名牌强强合作,从供给源头实现了传统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二是提档升级。规划建设了北京纺织服装产业园,主要承接京津、雄安新区等地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升级和县内小微企业搬迁升级,采用德国和瑞士先进纺纱生产线,国内技术领先的喷气织布机,电脑操控全自动缝纫机等服装及家纺产品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定位为高支纱、特宽幅布、品牌服装、高档家纺等,从供给源头实现了棉纺服装传统产业向科技化、高端化提档升级。
(二)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迅猛。一是龙头带动力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针对“京津”牌食品产业转移,以马大姐食品为龙头,规划建设了千亩百亿京津食品产业园,已实现哆呋食品、集味轩食品等多家“京”字牌知名食品企业竣工达效,又相继签约落地了辽宁昱港脱水蔬菜精深加工、北京明轩食品优质果脯深加工、河北乐赛肥牛深加工等一批新开工在建项目,壮大了食品产业集群,形成了对接京津食品企业“葡萄串效益”。二是市场占有率高。马大姐食品在国内享有“南有徐福记、北有马大姐”的美誉,《2017全球100强糖果零食公司榜》,马大姐食品以18亿元的销售收入位列第75位,继邯郸市“首台电梯”在邱县下线以来,又一项“邱县制造”走向全国各地;哆呋食品拥有中华名小吃、北京老字号、北京市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是目前唯一一家总后勤部军需食品专供企业;三是发展潜力大。邱县“康远清真特色肉食”,重点发展工厂社区直营店模式,培育了“艾克拜尔”知名品牌,建成了“总部经济+全国连锁”的发展格局;锐马面业日处理小麦1700吨生产线,是继五得利面粉之后,邯郸市最大的面粉生产企业。
(三)装备制造产业技术支撑。坚持科技引领、创新智造,从“零”起步,与中科院、中物院、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深入科技合作,形成了以电梯制造、新能源装备、交通设施、农用机械、电动汽车、电力设备等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科莱智能电梯制造,在技术上依托中物院的强大支撑;中电华康科技智能充电桩,长期与华中科技大学保持合作关系,拥有国家级专利技术20余项,系国家电网工程中标企业;赛强冶金重工与中科院强强合作,攻克了新型环保除磷装备生产技术难题;以丰顺农机、华勤机械为代表的农机制造,以天飞童车、印象车业为代表的自行车加工等一批装备制造项目加速聚集,技术支撑和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标志着邱县装备制造产业正逐步由传统工艺向着科技型、尖端型迈进和转型。
(四)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引领。以考力森生物科技、康芝药业、馨源新材料为代表的生物医药、新材料生产企业,全面强化与名企、名校合作,产业规模不断做大。考力森生物科技是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由中科院专家团队研发的胶原蛋白产品,实现了自主研发、填补国内空白、国内第一家产业化生产等三项国内首创,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河北康芝药业是上市公司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拥有6个剂型10余种产品,其中贞蓉丹合剂为全国独家生产品种。战略新兴产业即将成为邱县经济发展又一新的增长点。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结构依然不尽合理。产业虽得以较快发展,但是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少、拉动效应还不明显;产业配套延伸还不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较少;多数企业管理方式单一、粗放,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用人才缺乏,研发的投入不足、水平不高,支撑发展的动力和潜力不够,特别是企业对消费升级带来的供给侧改革缺乏有效应对,企业产出适销对路、满足市场需求、有竞争力的产品还不多。
三、为进一步推进我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招商引资,全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投资增长。紧紧抓住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以项目引进为载体,与北京全面开展多层级、全领域的对接,争取在产业合作上取得大成效,让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地,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借助优惠政策,严格跟踪落实,助力企业加快发展。继续用好已出台的承接产业转移、本地企业上市挂牌、企业降成本、“助保贷”融资和产业发展基金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让来我地兴业发展的企业快落地、留得住、能发展。
(三)加大发展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培育本土化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同时,加强同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四)强化考核督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要对每年转型升级发展任务进行细化,各地要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将转型升级发展成效专项指标纳入年底对各地进行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对取得显著进展的给予适当奖励,鼓励督促实现转型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