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是一种享受 人大代表热议如何让邯郸变得宜居

2013-04-10

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出行更方便、社会更安全……让邯郸变得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市委书记高宏志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三年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邯郸、美丽邯郸,努力把城市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居住地。代市长回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


出,要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乡更宜居、人民更幸福。

  “宜居是基础,是前提,只有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宜居,百姓的生活才有幸福可言。”出席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围绕建设宜居城市展开了热烈讨论,从大力发展公交事业、提高城市承载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建言献策。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根本之策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白钢代表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逐年加大扶持力度,我市公交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随着城区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快速增长,我市大范围交通拥堵已呈常态化趋势。为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制定高效率和有吸引力的公交政策,不断提高公交系统的客运分担率,促使小汽车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变。当前,应尽快出台我市的扶持城市公交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到规划优先、建设优先、路权优先、交通信号优先,最终实现公交优先,让更多市民出行选择公交,让公交车走得快,走得好。


  孔利霞代表说,打造宜居生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医疗服务。希望政府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配备更多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医务工作者,全面建成20分钟医疗服务圈,做到小病不出社区,药品“零差价”,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


  “不光是城里人,农民群众也要过上宜居生活。”范素霞代表说,自邯郸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通过实施“四清四化五改”等措施,全市农村环境正发生着显著变化。但是,受传统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等环境卫生问题还依然存在,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引导农民摒弃不良生活习惯,让爱护环境、美化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一方面,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在农村保洁员队伍、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经费保障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用制度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效开展。


  园林绿化是宜居城市的一张“绿色名片”。郭进平代表说,要通过增绿量、提档次、建精品,突出做好绿文章、水文章、特色和文化文章。在推进大型公园绿地建设的同时,抓大不放小,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做精做细被誉为“百姓园林”的小游园,做实城市宜居惠民文章。同时,加快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尽力而为、适度超前,努力走出一条突破发展瓶颈、满足近期需求、服务长远发展的新道路,更加理性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城市,绝对不是一个宜居的城市。”陈中清代表说,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围绕打造“平安邯郸”,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以巡防体系建设为契机,努力编织一张覆盖城乡、防控结合的安全网,实现各类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感大幅提升,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安全和谐。


阅读12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