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区人大常委会
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
调 研 报 告
(2017年11月13日)
11月9日,市人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调研组到我区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到金力电池隔膜项目、永洋特钢产业园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查看,并在区政府宾馆三楼会议室听取了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申涛同志代表区政府所作的专题汇报,征求了部分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昊全程陪同调研。现将我区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区始终将深化供结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确定了“1368”工作计划和“2826”重点工程,明确了今年和未来五年的施政方略和工作抓手,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全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比重持续提升。2017年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10.2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2,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8个,总量全市第1,服务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居全市第4位和第6位,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二五”末的29.5:40.3:30.2发展到现在的19.7∶47.7∶32.6,二产和三产比例分别提高7.4和2.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顶层设计。面对近年来经济持续下行和环保风暴等多重压力,我区将构建多元化的经济产业结构作为有效抵御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原城市群规划和撤县设区等历史性机遇,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在稳定一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城区定位,以及打造“全国最大的标准件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特钢生产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辐射全国的重要物流基地和太极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的产业定位。围绕“两个定位”,近年来建设了永洋特钢产业园、高晶节能变压器、金力新能源、恒永过滤材料、博柯莱工业机器人、冀南快递产业园、国际标准件产业城、标准件国别产业园、广府5A级景区创建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构建了传统与新兴产业互补、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二)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为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产业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产业围城问题,我区强力推进了钢铁产业结构重组、标准件产业改造升级等重大工程。一是在标准件产业上。今年3月份,环保部启动“小散乱污”取缔工作后,我区强忍工业、财政等主要经济指标下滑的压力,借势发力,主动而为,将全区1.1万多家标准件企业,在没有完善环保手续前全部封停。在此基础上,坚持疏堵结合,创造性的制定了取缔淘汰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入园进区一批、高端引进一批、整合新建一批的“五个一批”工作思路,分类实施,分步提升,有序推进标准件产业规范提升。截至目前,已将2411个涉酸涉煤、居民区内和不具备规范提升条件、整治无望的标准件生产企业,按照“两断三清”标准取缔淘汰到位;打造106家样板企业,供其他中小企业参照、学习,全区累计9098家标准件企业全部规范提升或淘汰取缔到位。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先后引进了总投资32.5亿元的国际标准件产业城、总投资46亿元的高端标准件国别产业园等重点龙头项目,并依托华中科大、河北工大等知名院校,建成了河北省紧固件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生产高、精、尖标准件产品提供了强力的技术保障。二是在特钢产业上。通过整合8家钢铁企业(永洋、紫山、建发、通兴、新文、恒兴、金山、久发)和武安市运丰钢铁公司产能指标,重新组建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实施了总投资79.96亿元的永洋特钢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于2016年2月份开工建设,目前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项目116万吨炼铁产能、120万吨炼钢产能,已通过我区2家和武安1家钢铁公司置换解决,8月15日通过了省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的联合验收。目前永洋特钢产业园一期已顺利建成,正在联动试车,在全省6家产业重组、退城搬迁项目中率先竣工试产。三是在蔬菜产业上。作为传统蔬菜产业大县,我区原有的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在撤县设区和区划调整划转后,我区又依托袁隆平院士团队的超级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和广府周边蔬菜产业基础,谋划建设了3个新的市级农业园区,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园区。
(三)培强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势能。实施了新兴产业集群引领壮大工程,以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内联外引,培育了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三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占全区经济比重超过20%。一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硅谷公司的碳纤维、芳纶1414等重点新产品,产值突破10亿元,实现翻番倍增,以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实验的百亩水稻高产攻关项目破世界纪录,受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高度评价;恒永公司发明的过滤和吸附性专用材料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晶公司智能特高压变电站、节能变压器等产品占据了全国20%的市场;金力新能源公司的锂电池、动力电池隔膜等产品,在国内同行业达到一流水平。全区规上新兴产业企业达到16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12.5%。二是现代物流服务业。新修订的《邯郸市中心城区现代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2016-2025年)》,确定了物流枢纽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4-5-9”发展格局,将我区冀南快递物流园区定位为全市未来重点发展快递产业的核心区、永年标准件物流中心确定为全市5个产业物流中心之一。目前,冀南快递物流园已入驻物流企业5家,其中圆通快递分拨中心于今年3月份开工,10月底已建成投用;申通电商物流园已开工建设,中通快递物流中心即将动工,百世快递、京东物流等公司已达成进区意向,韵达快递、顺丰物流正在积极对接,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南部区域快递物流产业基地。同时,总投资17.5亿元的中关村永年健康科技产业园医疗中心正在建设主体,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文化旅游产业。以东部广府古城、西部佛山朱山和邯郸市动物园搬迁为依托,构建了东西互动的旅游产业大格局。广府古城成功创建5A级景区,接待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朱山、佛山围绕创建“4A”级,王边美丽乡村争创“3A”级目标,全面加快了景区建设进度;邯郸市动物园进展顺利,预计明春可建成投用。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达45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达38%,文化旅游产业对全区经济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三、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全区产业结构工业占比过高,工业又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又以钢铁行业为主,产业结构偏重。二是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我区工业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尤以标准件生产企业更为突出。三是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快。我区新兴产业大部分还是过来的老企业通过规模扩张、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形成的;新近整体引进和发展起来的还比较少,尤其缺少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大型项目。四是环保、土地瓶颈制约日益凸显。给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等。
四、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在特钢产业上,要以装备大型化、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服务信息化为主导方向,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加速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打造结构合理、产能匹配、产品高端的产业格局。在标准件产业上,要按照“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上档升级、实现跨越发展”思路,构建初、精、深加工配套的协作体系和产、研、销配套的经营体系;下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标准件企业集团,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整个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进一步加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要瞄准市场消费需求和技术发展前沿,注重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快发展高新建材、新型化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支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进一步强化园区平台支撑。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实现“新九通一平”,年度计划用地指标优先向园区倾斜;制定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效对接中央、省市政策、规划和新兴产业发展前沿,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工作;树立规划、发展一盘棋思想,加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上项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和同向竞争,抓好产业链培育,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尽快提升我区产业发展的档次水平,推进美丽永年、经济强区建设。
(四)进一步优化营商服务环境。在提升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局的作用,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尽快应用河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业务,做到网上申报、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跑办成本,不断提升投资环境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