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化转型升级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8-10-06

临漳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化转型升级情况的

20171113日)

根据市人大财经委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化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临漳县委、县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邺城文化旅游资源,以“打造冀南文化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全力打造“曹操王都、铜雀三台、鬼谷故里、佛都邺城”四张特色名片,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京津冀一体化”和“中原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明确了“文化旅游产业化”引领全县经济振兴的发展地位,对文化旅游产业化进行强力推进,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临漳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政委、主管县长任指挥长的县文化旅游建设指挥部,组建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委会,搭建了招商基地和创客中心,规划了占地五千余亩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相继完成、启动了总投资达100亿元的铜雀三台遗址公园、邺城博物馆、鬼谷子文化产业园、佛造像博物馆、邺都文化创意园、中国·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了以项目建设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正在积极编制《临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进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工作,通过这些有效举措,大力助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县有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大成效,通过深入调研,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旅游层次不高。从目前我县三台景区、邺城博物馆、佛造像博物馆、邺城廉吏馆等文化景点的运行情况来看,这些景点所焕发出的生命力还不到位,多是静待游客,缺少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交流性,难于留住游客。

(二)旅游开发不够。邺城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是一座挖掘不尽的“文化金矿”,但面积广阔的邺城遗址开发推进缓慢,应抓住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的机会,推进遗址公园建设。

(三)文旅融合度不高。县域内文化+旅游的连惯性还不到位,在文化的融入和彰显上做的还有缺陷,景点规模、接待水平、文创产品开发不足,自身优势尚未得到应有发挥。

(四)推进措施不够。目前全县发展文化旅游推进措施有待加强,景区品牌的宣传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有待延伸,尚未打造出享誉全国的品牌效应。

三、建议打算

根据省、市文化旅游会议精神,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分散景点办精、便捷交通串联、亲身体验留人、特色纪念品创收”的思路,建议2018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重点抓好“六三一”工程,即“六抓、三建、一全域”。

(一)“六抓”

1.抓规划,以规划统领全域发展格局。抓好《临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为临漳县的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法规支撑,并依托该规划,推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创建。

2.抓项目,以项目引进“国字”资金注入。综合邺城遗址保护情况及对接国家、省文物局,重点抓好“三个项目”。一是遗址公园项目。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目前正在国家局申请立项,一旦申请成功,将有大量的国家遗址保护资金注入邺城,为邺城遗址的开发和临漳县旅游产业和文物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环境保护项目。邺城遗址地域广大,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也是推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和省市在遗址环境保护方面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提升技防能力。我县应在积极争跑的同时,加大资金配套力度,列入年内预算,推进项目实施。三是抓好文保项目。依据邺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思路,重点抓好邺城遗址环境整治、核桃园佛寺保护展示、广德门保护展示、朱明门保护展示、佛寺塔基保护展示、潜伏城门保护展示等遗址保护申报工作,以项目引资金、促建设。

3.抓连线,以连线构筑临漳旅游环带。为做大旅游发展,结合我县实际,重点筑好“外环旅游圈、县城观光圈、临邺大道珍珠线”三条旅游环带。一是外环旅游圈。推进人民路西延,接通马义线,连接临邺大道,形成外环旅游圈。沿线可设置5千米徙步健身段、2万米花草观光段、5万米桃梨杏休闲采摘段、10万米花卉高效农业体验段等,在每段节点融入“邺城六大文化脉系”,配置相关简易用房,为城市8小时之外打造好去处。同时也有效连接了三台遗址、邺城博物馆、佛造像博物馆、鬼谷子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景点,并串连邺镇、三台村、井龙村、显王等美丽乡村,形成人民路西延、马义线、临邺大道一环多区、一圈多景的旅游大外环。二是内环观光圈。依托邺城公园、玄武公园、金凤公园、珍珠湖公园、双子湖公园、汉魏广场等县城旅游景点,打造县城内环旅游观光圈。沿线设置观光带、休闲带、旅游标识、精品文物仿品、邺城诗词典故、立体广告推介、城市形象展示等相关内容,推进县城全域旅游,重新定位县城规制,有效提升县城品位,做精县城旅游品牌。三是临邺大道珍珠线。依托临邺大道两侧的文物旅游节点,如北漳村的佛龙寺、东狄邱的狄仁杰丘葬处、西狄邱的兴国寺遗址、杜村乡路夹河的破釜沉舟处、高夹河村的宋代迷魂阵村、冀庄村西门豹投巫处,以及香菜营乡的九华雪霁宫等文化遗存节点,打造以遗址节点+美丽乡村的旅游珍珠线。通过实施“两圈一线”,可形成外循环的文化旅游线、内循环的县城观光线、临邺大道串连乡村旅游珍珠线,以此筑强临漳旅游发展大格局,为下一步申报市旅发大会打基础、创条件。

4.抓节点,以节点助推景区提升留人。一是提升现有。三台景区、邺城博物馆、佛造像博物馆等现有景点,按照旅游设施的标准和要求,配备相关的设备,按照旅游特色,提升档次;按照旅游理念,更新定位;按照旅游的思路,谋划发展,增加体验设施,实现“分散景点办精、亲身体验留人”的目标。二是拓展新亮。我县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境内分布着大量的文物节点,把拓展新的旅游景点作为发展旅游后劲儿来挖掘,加快西门豹投巫、曹冲称象、破釜沉舟、陆法言诞生地、狄仁杰丘葬处、陈廷敬故里、升贤署遗址、千佛发掘处等八大遗址标树工程,逐步拓展旅游后存,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活力、添后劲、出新彩。三是整合发展。按照大旅游发展格局,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以区块性、文化性和线路性,对现有或新增的旅游景点进行整合包装,对外推介,扩大招商引资,调动社会资金注入,推进旅游发展。

5.抓推介,以推介擦亮临漳“邺城”名片。一是强化媒体宣传。要向大台、名报、大型商业街区、经济发达地区推介,使临漳的邺城文化在央视、名报、商业聚集地和外省市主要景点开花鸣放、散发异彩,吸引众多人的眼球,以观注度助推临漳知名度。二是做好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传播手段,深度探讨互联网+的外延,把临漳的名人、文物、故事、成语、景观、美图、特色地域名优产品等,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介,掀起“互联网+”的宣传高潮,要分段实施,持续推介,高潮迭起。三是实施活动论坛。邀请文化名人、书画名家、佛教高僧、道教名流、诗词作家等来临漳,举办各类的文化活动,借势宣传临漳,把邀请这些名人、要人列入各个机关部门年度计划,像招商一样进行考核推介。

6.抓文创,以文创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一是以工业为主的文创开发。注重挖掘永不分梨、邺城老窖、铜雀宴酒、魏王宫酒、鬼谷子酒、美临食油等为工业特色的产品,设计包装,更新设计,注入文化元素,把工业文创做足做强。二是以农业为主的文创开发。做好临英扒兔、天歌羊汤、王母藩桃、鬼谷小米、有机杂粮等为特色地域的文创产品,在外包内装上再精致,把邺城文化、邺城故事融入其中,使农业文创产品更有内涵和精神营养,使农业大县的产品逐步上升到系列农业品牌。三是以文物为主的文创开发。深入挖掘铜雀瓦砚、邺都佛砚、万岁瓦当、瓦当瓷盘、精美拓片等文创产品,让珍贵的文物“活”起来,成为推介临漳的名片,走进寻常百姓家。四是以手工业为主的文创开发。深入挖掘临漳民间艺人,开发以手工业为主的文创产品,如临漳老粗布、临漳剪纸、临漳蛋雕、临漳烙画等,充分调动民间智慧和社会力量,引导农民走市场创新的路子,使农民真正地富起来。实现苏书记、于县长提出的“特色纪念品创收”。

(二)“三建”

1.建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文旅会精神,成立临漳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吸收建设、规划、设计、交通、水利等部门参与,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把旅委会纳入政府组成部门,增强机构职能。同时在财政设立临漳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力度,成立临漳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加大城投力度,吸收社会资金注入,鼓励民间参与文化旅游创业,形成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

2.建机制。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发展工作考核机制,把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的年度考核范畴。同时将文化旅游项目化整为零,实行部门分包,对口引资,对点帮扶。设立年终文化旅游奖励机制,对贡献大、效果好、影响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发展旅游,人人助推旅游的大好格局。

3.建队伍。队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是抓好导游队伍建设。引入市场机制,把导游培训培养,作为一项推动临漳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以外省市的联合,借助导游把临漳文化节点融入全国大旅游发展格局。二是抓好考古队伍建设。依托邺城考古队、县职教中心,在临设置考古班,纳入年度教学计划,为我县今后邺城遗址开发储备人才力量和技术能量。三是加强文保队伍建设。文物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我县对外推介和宣传的重要名片和财富,各乡镇和县文物保护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列入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重点乡镇村要成立文保队伍,财政给予支持,使文保队伍真正强起来。同时加大与大中院校联系,逐步输送文研人员到大中院校进行进修,提素质、强文化,促发展、蓄后力。四是抓好营销队伍建设。把临漳文物旅游推介和对外招商相结合,在招商的同时,把旅游推介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外地召开推介宣传活动。在县内每年也要举办一、二次文化旅游推介会。总之,借招商促推介,以推介带宣传,以宣传活招商,促使文旅项目引进,使临漳旅游做的更强更大。

(三)“一全域”

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成为“京津冀”国民经济推介的倡导产业,也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环保产业,借助于“京津冀一体化”和省市旅发委积极倡导推进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时机,打造临漳县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加快临漳全域旅游发展步伐,实现临漳全域旅游目标。同时,有效嫁接和沟通旅游大省河南、山西,旅游强市安阳、晋城对接与交流,借风行船,借势扬名,使临漳的文化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


阅读1076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