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调研报告

2018-10-06

磁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

20171113日)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激情满怀、砥砺奋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聚集经济发展新动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今年以来,我县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认真贯彻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今年1-3季度,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3.5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为9.1亿元、53.4亿元、5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9%、-5.2%、11%,第三产业增速明显高于一、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一五末9:50:41调整为8:47:45

(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磁县经济开发区园区自2009年建园以来,经过八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了一个大循环和四个产业链条。大循环:所有入园企业达到了水、电、煤气、蒸汽、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综合循环利用。四个产业链条:煤焦油链:以鑫盛煤化工、鑫盛能源、鑫宝化工、黑猫炭黑和鑫宝能源五家企业为主体联袂打造;煤气链:以裕泰集团为主体,与两家企业共建煤气综合利用链条,对焦化项目的副产物焦炉煤气进行甲烷化合成制天然气,成为国内较早焦炉煤气甲烷化合成制天然气的企业;苯链:以裕泰化工为主体,对焦化项目的副产物粗苯进行加氢精制,形成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对二氯苯等高附加值的下游链条;精细化工链:以中化滏恒、中化鑫宝、中日合资惠达公司为主体联手打造。目前,园区内下游高端产品已达到60余种,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园区被列为河北省3255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核心区),邯郸市首批产业聚集区之一,是邯郸市煤化工产业战略支撑项目和河北省“十二五”产业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前来参观和学习的络绎不绝,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三)化解产能推进转型绿色发展。磁县申家庄煤矿有限公司是我县一家有着40余年历史的地方国有企业,年核定生产能力85万吨,现有在册职工2000余人。按照国家化解产能政策,该矿定于20178底整体退出煤炭产能。面对矿井关闭严峻形势,推动转型升级成为唯一出路。自201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申家庄煤矿按照“工农融合、多产融合、长短线项目融合”的转型思路,发动全矿职工以发扬“后池精神”为引领,充分挖掘利用矿内外优势资源,注册成立了河北申美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申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申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等10余家新实体,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生态旅游、现代农业、节能环保和井巷工程承包”等项目,各新兴产业交替推进、互补发展,转型升级战略取得良好开局,进一步坚定了全矿上下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和衷共济,全力推动申煤由“煤”基产业向“非煤”产业的成功转型。

(四)以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为契机推进产业升级。我县“散乱污”企业共931家,目前,关停取缔类865家、规范提升类企业66家已全部清零整治到位。完成“煤改气”4500户,安装燃气壁挂炉500余户,城区集中供暖率将达到76%以上,同比削减煤炭使用量22.5万吨。拆除10万吨以下燃煤锅炉348台,改造46台。按照省市要求,我县已对全县所有焦化行业延长结焦时间至48小时以上,12家砖瓦窑企业、8家铸造企业、4台煤气发生炉已经停产。裕泰、陆顺、鑫盛3家大型错峰生产工业企业和8家重点用车企业严格执行错峰运输规定,在厂区门口安装冲洗设施,做好运输环节的防尘抑尘工作。严格落实建筑工地6100%”要求,全县25个在建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11项已基本做到“六个百分之百”。48家非法加油站(点)已全部取缔到位,23家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油品抽检率达到100%。全县关停取缔58家非法采石点。环保部督查136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五)精准帮扶,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河北省万家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改造升级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发展一批的两条路径,一方面,我县积极扶持河北中化滏恒股份有限公司、磁县太行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河北联恒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中化鑫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邯郸鑫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5家企业列入国家重点支持企业。另一方面,积极为企业发展争取专项资金,今年先后为邯郸鑫宝煤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争取省级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135万元、磁县大正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获我县科技型企业首笔70万元科技贷款、邯郸市太行机械有限公司贷款300万元、河北联恒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贷款300万元、邯郸市乐诚机械有限公司贷款200万元,随着专项资金的陆续到位,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1-9月份全县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38966万元,同比增长35%,增速位于全市前列。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经济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转型还不够快、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服务业档次还不够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

三、几点建议

(一)以项目为抓手,以调整促升级。积极谋划新的投资增长点,优化投资结构,围绕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一带一路”战略,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做好重大项目挖掘、包装、储备工作,扎实推进重大项目招商,促进全县投资较大幅度的增长。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外需和内需相结合,保持工业平稳增长。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技术改造、科研攻关、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优化资源配置,破解发展难题。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有关政策精神,加强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要素制约问题的研究,在扩大供给、深挖潜力、科学配置上采取针对性措施,深入企业,掌握实情,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化解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好企业的资金紧张、用地受限和节能减排制约等问题,进一步调整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加强对要素配置的统筹,促进要素向高端产业、优势企业、重点工程、民生项目等一些对我县发展有引领作用领域集中,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商产业。

(三)围绕全域旅游,推动服务业升级。充分发挥“山水磁县、人文磁州”旅游资源优势,以漳河经济开发区、溢泉湖旅游度假村为龙头,以炉峰山、漳河小三峡、传统村落为基础,统筹挖掘西部山水、红色文化、特色小镇、休闲度假村等旅游资源,加快景区整体开发,推进溢泉湖综合开发、中华成语博览园综合开发建设,带动第三产业水平提升,促进全县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四)强化创新思维,实施创新驱动。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助力跨越转型发展。切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做好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强化“互联网+”,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各产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引才机制,吸引全国各地科研、专业人员来磁“兼职兼薪”。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优化机构设置,完善配套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深入研究国家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确保中央、省、市各项优惠政策在磁县创造性地落实、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未来磁县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阅读35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