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
调 研 报 告
(2017年11月13日)
根据《邯郸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开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专题询问活动实施方案》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于11月6日-20日,先后深入县发改局、财政局、工信局、人社局、科技局及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在县发改局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关部门和企业工作汇报,与会人员就我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县域面积1509平方公里,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涉县经济以二产为主,是一个以钢铁、电力、煤焦化、建材等为主导产业的传统工业经济大县。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产业的劣势日趋明显,尤其是近几年,受国家去产能、调结构、强环保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多数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全县整体经济运行处于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状态。今年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县委、县政府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尤其是全县紧紧围绕县委制定的345673宏伟蓝图,坚持稳中快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一号”工程来抓,大打项目建设攻坚战,强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大力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全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6年12月,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优化为4.9∶53.3∶41.8,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主要做法
(一)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全面培育发展新动能。按照“工业强县”思路,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积极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借省、市开展的压减产能攻坚战,出台优惠政策,保存量,提效益,持续加大钢铁、建材、煤化工、电力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鼓励现有传统企业拓展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相继发展了精钢精铁、装备制造、新型建筑、新能源动力、新型材料、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强化新兴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先做大后做强”的思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引进了航空材料城、中通轻烃装备制造、瑞图装备制造等单体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以增量促转型,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集群发展。
(二)以新上重大项目为工作重点,全面增强发展新支撑。县政府始终坚持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升级、跨越提升的最有效抓手,全力引进新上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以项目建设调结构、助转型、促发展。一是新上兴县立县大项目比较多。今年以来,全县共实施了工业转型、生态建设、全域旅游、城乡建设等6大类、6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200多亿元。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县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一号工程”来抓,通过任务分解、全年考核、一票否决的压力传导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全县先后与中能建投、金隅集团等280多家央企、国企、民企进行对接洽谈,使兴鑫无缝钢管、航空材料城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我县。仅在邯郸市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招商推介会上,就签约项目30个,协议投资额达399.4亿元。三是平台聚集能力不断提升。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开发区、龙西工业聚集区三区齐头并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落地项目不断增多,成效较为明显。其中,在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入驻项目有80多个,总投资达到580多亿元;经济开发区通过“腾笼换鸟”“二次创业”等举措,一批原有企业凸显新的生机,入驻新项目质量也普遍提高。总体上讲,全县园区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
(三)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全面打造经济发展新业态。近几年,县政府坚持“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我县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柱产业,强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在以娲皇宫成功升5A级景区,129师、五指山景区不断提档升级的带动下,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今年以来,我县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成功举办了邯郸市首届旅发大会,在100多天的时间内,一鼓作气完成了70多个项目业态和活动,“926”景区体系全面铺开,创造了“1234567”全域旅游的涉县模式,旅游效益爆发式增长。1-9月份,来涉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650万人次、26亿元,较去年分别增长54.8%、40.1%。旅游业的大跃进带动了全县餐饮、住宿、零售、休闲、养生、娱乐等三产服务业的大繁荣,服务业效益增长率明显增高,全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三、存在问题
虽然全县的产业转型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上级的要求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面对当前经济复苏乏力、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发展没有走出低谷,整体经济仍在低位运行。传统支柱产业受大环境影响巨大,天铁、龙电等主要支柱企业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困难,经营效益出现断崖式下滑。二是项目短板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破解。在项目建设中,仍存在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落地达产见效的项目少的三大短板。三是民营企业主导地位不强。当前,全县仍存在旧动能不断减弱,新动能动力不足,“调旧难”和“育新难”并存,转型升级到了最紧迫的时期。民营经济发展慢、规模小、缺乏大发展的劲头,抗风险能力较低。四是环保政策的制约。涉县作为重要生态涵养区,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空前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前所未有。五是资本瓶颈。长期以来,受资金匮乏制约,影响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四、建议
就当前全县面对的困难和机遇,调研组成员进行了认真探讨。调研组成员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指导,以县委提出的“345673”宏伟蓝图和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六个三”战略布局为统领,以“旅发精神”、“后池新愚公精神”为动力,借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借势发力,全力助推全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一)下大力气抓招商引资。要持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一号”工程,坚持做到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撒网招商与精准招商相结合,引商与引资引人才相结合,跑政策项目与跑项目政策相结合,大项目与小项目同引进,达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引商效应,为全县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项目支撑。
(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冀津园区、经济开发区、龙西工业聚集区的平台功能建设,建立项目建设“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破解项目先天不足推不动、项目业主实力不强推不动、项目建设要素不全推不动、项目建设环境不优推不动等难题,使引来的项目能尽快落地、开工、投产、见效。同时,要立足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实际,认真研究国家经济政策,科学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适合在我县长足发展的项目,在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促进我县经济结构快速调整。
(三)着力破解经济发展制约因素。要整合土地、金融、融资平台、环境等要素资源,主动服务企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同时,要处理好“增量”与“存量”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分类施策,对引进项目要抓进度抓质量,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对存量企业要抓改革抓配套,以环保督查为契机,倒逼传统产业转型改造升级,走出一条传统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四)加快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步伐。要在全县喊响叫亮“全域旅游县,全县都来建”,倾全县之力,建设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一是坚持正确导向,以县委的“六个三”战略布局为统领,按照不做盆景做全景,不做庸品做精品,不做昙花做持久,不做过客做常客,不做热闹做门道,不做门票做产业的要求,拉开整体框架,坚定走以红色旅游、根祖旅游、山水旅游为突破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二是旅发委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政策、十大景区规划、全域旅游路网规划及各景区旅游六要素建设计划,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县委提出的全域旅游建设方略。三是各乡镇要刚性执行县委提出的全域旅游发展方略,按照“谁的区域谁开发”的原则,眼界要广,心胸要宽,大力招商引企引资引人才,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加快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步伐。四是要敢于创新,繁荣旅游业态。做精做细做优中国最美千里旅游通道、西部旅游环线旅游通道,推动休闲、养老、度假旅游业大发展,朝着“绿的世界、花的海洋,水的源泉、云的故乡,旅游的圣地、生活的天堂”迈进,为早日建成“富强涉县、美丽涉县、幸福涉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