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小组
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工作
调研情况的报告(书面)
(2017年12月18日)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的工作安排,市人大财经委在陈希斌副主任的领导下,积极主动、扎实有序地开展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专题询问的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邯郸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小组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工作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专题询问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开展专题询问工作是我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新尝试,为做好此项工作,市人大财经委在充分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制定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前期准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制定和印发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专题询问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专题询问指导思想、组织领导、询问方式、应询单位及工作步骤,成立了由陈希斌副主任为组长的专题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二是收集了省、市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业务知识,编印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专题询问资料汇编》,为专题询问做好基础工作。三是及时召开了政府有关部门情况沟通学习会,通报工作情况,学习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工作汇报和应询的准备工作。四是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财经委委员、部分市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函268件,广泛征求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是提高社会公众对此项工作的关注度,将专题询问活动方案、工作布置、调研活动、征询意见等相关信息在人大公众信息平台以及邯郸日报等媒体上刊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六是广泛组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全程参与调研活动,了解情况,做好专题询问的准备工作。11月9日至11月16日,市人大财经委分四次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财经委委员深入12个重点县(市、区)对全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工作进行调研,实地视察了26家重点企业和项目现场。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了政府有关部门和18个县(市、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工作的情况汇报,并与40家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同时,委托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七是汇总整理询问题目。此次专题询问通过多种渠道共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200余条,专题询问领导小组逐一对询问题目的具体内容、背景材料及问题设定进行认真研究,力求所提问题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为组织开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专题询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工作进展及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和把握新常态,坚持“稳中快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围绕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下力攻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
(一)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十三五”以来,全市在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下,在破解发展瓶颈上发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抓好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全市工业、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产旅游业等方面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结构逐步优化。今年1-3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09.7亿元,同比增长7.1%;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完成1114.8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从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9.4:49.8:40.7来看,第二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9%,低于全省11%的水平,位居全省第10位;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6.9%、15%。
(二)农业生产平稳增长,产业化步伐加快。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三个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拓宽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领域,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前三季度看,秋粮有望实现增产,主要农产品产量供给稳定,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农民增收势头不减、农村稳定有序发展。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节能降耗初见成效。从降耗看,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237.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6%;前三季度累计能耗2541.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7%;初步测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5%左右,可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从去产能看,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2.5%,洗精煤(用于炼焦)产量下降18.2%,焦炭产量下降14.8%,生铁产量下降1.3%。8月底已压减炼铁产能484万吨、炼钢产能354万吨、煤炭产能187万吨、炼焦产能350万吨,关闭火电机组11台,提前完成去产能任务。
(四)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市委、市政府坚持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支撑产业、新动能产业、新亮点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集群。以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内联外引,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三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占比明显提高。
(五)服务业贡献率增大,成为重要增长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服务业纳入城市发展重点,围绕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商贸仓储物流中心建设,推动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实体企业和电子商务,使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速度大幅提升。
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汇报情况看,尽管我市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业主导、结构重型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还存在整体经济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转型任务仍然艰巨、新兴产业规模仍然较小、项目投资效益仍然不高、要素制约问题仍然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等问题,经梳理分析,突出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产业转型任务艰巨,新兴产业培育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我市新兴产业大部分还是过来的老企业通过规模扩张、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形成的;新近整体引进和发展起来的还比较少,尤其缺少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大型项目。要重点培育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二)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突出
一方面,全市各地发展势头强劲,土地需求十分旺盛。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民生项目、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等都需要土地;另一方面,土地供应十分紧张,国家实施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占补平衡压力很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面对经济新常态,在目前许多产业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资金投入是困扰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人才引进上尽管坚持人才发展战略不动摇,但是在吸引高端人才上的力度不够,拴心留人的政策还不够具体优惠,所有这些都给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严峻
我市全面落实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18”方案、市“1+29”方案和“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铁腕治理大气污染,做了大量繁重艰难的工作,但从现实情况看,由于产业结构仍然偏重,污染物总量仍然很大,治理效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企盼还有不小差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四)创新创业扶持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不够浓厚,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不足,对顺应网络化、信息化、社区化趋势的创新创业模式引导扶持、规范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四、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意见和建议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实需求,是我市经济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全市各级政府要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契机,认真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坚定不移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我委建议:
(一)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产业升级。一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好产能化解,着力推进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整合重组和转型突破,坚决完成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二是大力推进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产业高端化、链条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要加大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及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装备、开展科技创新,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狠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三个重点,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科学制定园区发展规划,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培育产业龙头,形成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休闲旅游一体化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服务业,促产业升级。一是进一步加强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发展高新建材、新型化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支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二是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主动跟踪、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推动邯郸产业升级。三是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推进特色园区和示范性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承载率、贡献率。四是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切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做好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强化“互联网+”,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各产业领域的应用,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助力跨越转型发展。
(四)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促产业结构优化。一是要积极谋划新的投资增长点,围绕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一带一路”战略,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是要狠抓项目建设进度,对在建、竣工项目加强督导服务和效益评估,力促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以有效投资促进结构优化。三是要加强对重点企业帮扶,从技术改造、科研攻关、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我市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五)强化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创新,积极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盘活用好土地资产,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重点解决因受占补平衡影响未开工的重点项目和急需用地的重点在建设项目。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商产业。
(六)强化对高耗能企业监管和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要牢记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主动进行环保改造提升。强化对高耗能企业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合规生产。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倒逼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实现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推动我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