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英代表的“关于城郊(区)慢性病患者享受慢性病待遇及解决购买慢性病药物难的建议”(第208号)。
★代表建议:对各城郊(区)的慢性病人数进行分类统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就近指定药房供慢性病患者购买所需药物,以更好地方便群众。
★办理情况:该建议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高建强领衔督办,市医疗保障局研究办理。高建强多次调度办理工作,并深入丛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实地调研督导。他强调: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力以赴,集智攻坚,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规范化建设经验,为广大慢特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优质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落实措施:市医疗保障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拟定办理措施,协调推进落实。结合我市实际,制发了《邯郸市慢特病1+N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方案》,全力创建慢特病管理服务体系,着力加强慢特病管理,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1”是邯郸市慢特病医保管理中心,“N”是在各县(市、区)设立N个慢特病医药服务站。其中,三级服务站在市域内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二级服务站在市域内二级综合医院和部分有条件的二级专科医院设立;一级服务站在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高血压、糖尿病”(简称“两病”)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
★阶段成果:截至10月初,全市已建成包含丛东社区、联东社区、铁路社区省冶建等在内的慢特病服务站122家,“两病”服务站299家,共认定“两病”人员60504人,购药报销5376人次,集中采购配送“两病”药品3432.4356万片,销售降压药品总费用43732.65元,基金支付21557.05元,销售降糖药品总费用23779.33元,基金支付11860.55元。
截至目前,全市职工慢特病患者有35892人纳入慢特病服务站实现定点管理,城乡居民“两病”患者60504人纳入了服务站实现定点管理。
王洪成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农村普及天然气安全使用常识的建议”(第81号)。
★代表建议:要严格执行《邯郸市燃气管理条例》,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明确乡、村干部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促进燃气事业持续发展长效的机制。
★办理情况:该建议由市政府副市长杜树杰领衔督办,市城管执法局研究办理。杜树杰专题调度自闭阀加装工作,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他强调:燃气行业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务必要明责落责,严格监管,确保运行安全。
★落实措施:围绕代表的意见,市城管执法局主要领导明确要求,狠抓落实,尽最大努力让代表满意,让市民群众受益。局承办处室积极开展调研,多措并举,推进落实。
一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及邯郸市燃气管理条例。制定下发宣传贯彻计划,大力度持续督导各县(市、区)严格执行到位,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燃气安全使用责任意识,全面提高燃气安全运行水平。
二加大安全宣传。组织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大“双代”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明白纸、海报、微信矩阵等多种形式对壁挂炉、燃气灶及安全用电等安全操作常识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同时结合相关企业对村民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重点对孤寡老人、留守老人进行面对面教、手把手教。
三加强应急管理。各级燃气管理部门及企业结合承担任务和范围,均修定和完善了应急预案,定期组织企业展开应急演练,并指导基层乡、村燃气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工作。各燃气企业建立健全了巡查巡检制度,充实了应急抢险队伍,做好了抢险物资储备,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抢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强化安全监管责任。一是全市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燃气管理办公室,加大对农村燃气安全的管理,明确了乡、村干部的安全管理职责,并在每个村的醒目位置张贴公示牌,写明联系人、抢维修电话等基本信息,方便村民咨询,确保运行安全。二是市“双代”办等部门联合印发《邯郸市农村气代煤燃气企业驻村安全员、村燃气协管员管理办法(暂行)》,明确要求每个村庄至少配备一名燃气企业驻村安全员和2-5名村燃气安全协管员,负责指导村民的操作使用,每年入户两次,定期对燃气管线进行巡查,切实抓好燃气安全管理。
霍艳梅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的建议”(第53号)。
★代表建议:加强专业指导,健全运行机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育人水平;加大科普力度,营造防近氛围。
★办理情况:该建议由市政府副市长张学军领衔督办,市教育局研究办理。张学军高度重视,强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是涉及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要综合施策做好近视防控工作,努力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落实措施:市教育局把加强“小眼镜”治理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局党组会多次研究调度。
一周密部署。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制定了《邯郸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了《关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三年行动方案》;各县(市、区)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本地的实施方案。疫情期间,要求各学校通过合适方式指导学生做好居家近视防控;开学后,会同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新学年全市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导新学年学校近视防控工作开展。
二健全机制。一是近视防控工作机制。建立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联席协调机制,与卫生健康部门协作,建立了防近专家组,加强全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宣传、推广和视力建档工作。二是近视防控管理体系。各级各类学校都建立了涵盖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把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体系,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
三建强队伍。一是加强学校校医配备。向社会公开招聘24名校医,已列入今年市直学校教师招聘计划。同时创新工作思路,在今年6月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没有配备校医的5所市直学校选聘了驻校医生。二是加强专业培训。分期分批对全市中小学校医、健康教育教师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建立由校医为主的骨干队伍,培养具备一定眼视光知识的视力保健工作人员。
(四)多措并举。
一是完善视力监测制度。全市学生每学期开展两次视力监测,要求做好视力监测记录、统计分析和上报。同时开展视力筛查,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情况的报告和统计分析,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档案完整。
二是有效改善学生视觉环境。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保证光线充足,定期检查日光照明灯的照明情况,对损坏的设施设备及时更换。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采光和照明符合规定卫生标准,照明产品、黑板和白板符合规定技术规范。要求学校定期调换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三是培养学生良好护眼卫生习惯。开学后,要求各学校规范做好每天上、下午眼保健操。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每天1小时活动时间。推进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在假期布置家庭体育作业。实施弹性放学制,引导学生开展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四是宣传普及近视防控知识。充分利用网络、电子屏幕和校园电视台、广播、板报等渠道开展“近视防控”主题教育,做到爱眼知识人人懂。每季度开展一期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知识讲座。开展“全国爱眼日”网络防近知识答题活动;开展首届“翼晨杯”中小学近视防控书画、征文、演讲市县级大赛,并推荐作品参加省级比赛。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开展2020年儿童近视防控宣传微视频征集活动。
五是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我市19所学校获评河北省近视防控示范学校,示范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正在进行市级近视防控示范学校评选和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遴选推荐工作,强化示范引领,推介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