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民之所想,做“人民代表”
——记磁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霍志国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为群众、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这是磁县人大代表霍志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选县人大代表几年来,始终牢记人大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履职尽责,在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带领全村群众开拓进取,泥河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一、尽心尽力,改变村庄旧面貌
霍志国履行代表职能,积极表达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领群众搞建设。泥河村是移民村,全村320户,1420口人,耕地260亩,人均不足0.2亩。前几年,泥河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生活条件差,村庄面貌贫穷落后,霍志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走家串户和乡亲攀谈,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虚心听取选民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的实地调查和广泛的征求意见,为切实改变村庄面貌,解决群众住房问题,他建议在泥河村建设“新民居”。该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和支持。于是,他满怀激情的投入到新民居建设中。新民居建设项目全由霍志国个人垫资建设,在全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泥河新村建成了,泥河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转产致富
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霍志国时刻为群众着想,一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13年以前,一半以上的村民都以养鱼、捕鱼为生,全县取缔清理网箱养鱼后,多数村民的生计被断,面临着无事可做的局面。霍志国深知单靠他一个人的救济是“杯水车薪”,如何能让众多群众尽快转产就业才是当务之急。为此,他辗转奔走河南、山东、安徽等地,通过个人关系给村里联系项目,为群众寻找出路。多次组织群众到省、市及其他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他们转产就业。他组织成立了泥河村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广泛吸收社员,并且从河南、安徽等地引进了中草药种植技术,聘请专家在村里示范种植100亩,收到了很好的效益,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年来,他先后为100多名村民、22名下岗工人提供了劳动就业渠道,使他们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三、履职尽责,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霍志国履职尽责,积极参加代表活动,访民情、解民忧,他先后提出解决泥河村群众“浇地难”、“吃水难”“行路难”问题的意见建议,均得到相关部门予以采纳和支持,泥河村群众“浇地难”、“吃水难”、“行路难”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除此之外,他投资300多万元,在村西新建钓鱼台一座,将东武仕水库的水引入钓鱼台,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给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垂钓的好去处;他自筹资金在村里街道安装路灯、新建了便民服务楼、村民文化广场、垃圾池、垃圾填埋场等设施,改变了村庄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村容村貌有了大变样。
霍志国重视教育,扶贫帮困。他出资25万元资助村里学校建设,每学期给每名学生补助200元,并承担了多名特困生学杂费,解决了贫困生上学难问题。为此,他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受到了村民群众的交口称赞。2012年冬,村民尚树新及其妻子因煤气中毒死亡,留下了两个不足十岁的儿女,孤苦无依,十分可怜。事发后,霍志国立即跑到其家询问孩子的情况,资助他们上学,积极为两个孩子申请民政救助,每次经过其家门口,他总要进去了解一下孩子们生活学习情况,他俨然已经成了两个孩子心中最亲的人。
几年来,他联系走访遍了每户群众,他的热情感染了村中每位村民。几年来,无论多忙他都坚持抽出时间到村民家里走一走,坐一坐,听听群众们讲的家长里短,调解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群众认可了他,工作也好开展了,群众对村里各项工作都能够全力支持和配合。今天,霍志国仍在这个平凡而有意义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回忆走过的漫长曲折的路,看着泥河村焕然一新的面貌,他无怨无悔。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霍志国想民之所想,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普遍拥护与赞誉。提到霍志国,泥河村村民都赞许他是替群众说话、为群众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好代表!(杨翠英 孙国强 杜星海)